Navigation menu

聚划算

指望体制改革后产业自发升级的看法有待商榷

  关于《吉林报告》争议的回应:

  指望体制改革后产业自发升级的看法有待商榷

  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找到改革的抓手,我们的看法是,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东北的要素禀赋,找到东北地区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发挥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落实到纠正错误的违反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上,克服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这才是真正的改革突破口

6月30日,市民早早赶来体验长春地铁1号线。当日,地处中国东北的长春市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这是吉林省内开通的首条地铁。至此,中国东北地区四个副省级城市全部拥有了地铁交通。据了解,长春地铁1号线采用的是国内新款高寒地铁列车,可在零下35摄氏度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这也是目前中国最轻的铝合金地铁列车。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资料图:吉林省长春市地铁1号线通车试运营,这是吉林省内开通的首条地铁。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文/惠利

  编者按:最近,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发布《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简称《吉林报告》)。该报告由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领衔的课题组撰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对吉林省提出了关于产业政策的具体建议。《吉林报告》甫一发布就引起经济学界关注,也引起不少质疑。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认为,振兴东北经济不能依赖产业政策,《报告》忽视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性作用。

  据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去年8月,吉林省有关部门牵头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就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研究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达成课题合作协议。课题将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创新理论与政策分析工具应用到吉林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研究和实践。2017年8月19-22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团队到达吉林,21日,课题组成员就《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与吉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随后发布了《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

  针对近期《吉林报告》所引起的讨论,《吉林报告》课题组成员惠利在《中国新闻周刊》撰写文章,就有关争议予以回应。本刊希望通过更深入的建设性的讨论,对振兴东北提供良策和思路。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推出的《吉林报告》(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与讨论。短短几天,我们收到很多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非常感谢。面对批评,我们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对待。真心希望通过这次大范围的讨论能够促进研究,集思广益,真正对推动吉林和东北其他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东北经济为什么近年来发展落后,以及如何发展,我们觉得需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要搞清因果关系

  吉林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大量的人力资本,为何产业却没有发展起来,反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呢?究竟是发展战略错误,还是体制机制落后造成的?大家常说的东北吏治腐败、政府低效、人情泛滥、法治松弛,这些到底是经济发展阻滞的原因,还是采取扭曲型的重工业发展战略导致的后果?如果是体制机制落后导致的,是否大规模进行体制改革,把政府的手砍掉,让其“袖手旁观”,等着产业自发升级,经济快速发展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认为体制机制问题的确是个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但指望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就会自发升级的看法不符合经验事实,有待商榷。前苏联、东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验则表明,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混乱以及去工业化的后果。东北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在于,前期采取的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资源错配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但后期市场经济放开时,仍然守着“共和国长子”的名号止步不前,未抓住第三次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机会,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未发展起来,体制固化又阻碍了原有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解决各种软硬基础设施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