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聚划算

贾樟柯:把情感和时光放在一起,是一件挺美的

  来表达我对情感、对爱的理解”

  中国新闻周刊:拍摄《山河故人》的初衷是什么?  

  贾樟柯:在拍摄完《天注定》后,我就想拍摄一部专注于情感的影片。虽然《天注定》中也有情感的表达,但更多是专注于暴力和社会的变动,社会问题带给个体的危机。

  在我的电影中,我从不会单纯去拍社会问题,因为我不是记者也不是社会学家。我所感兴趣的是社会中的人。当然,我不会把社会本身和作为个体的人切断,但我电影中的叙事焦点绝对都在人的身上。

  《天注定》的叙事焦点在人的生存危机上,一个人,因为他所遭遇的暴力,他可能会从一个弱者和暴力的受害者转变成暴力的实施者,这种转变是触目惊心又铭心刻骨的。而在《山河故人》中,我想表达的是近些年来,我们很多的选择、价值观、新的科技和生活方式给情感带来的巨大改变。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满脑子想的可能都是谈恋爱吧,那时候,生命中仿佛都是爱情,那时候,你不可能会去想,人是怎么回事儿,这个问题只能等时间来告诉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会从恋爱的状态转换到成立家庭,还需要去面对逐渐老去的父母,尤其是到了四十岁之后,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向你展开了,在此之前,它们都是躲藏着的。

  人生中的生、老、病、死,都伴随着爱。而我觉得,爱,就像修行一样,都需要伴随着漫长的时间来进行体会和感悟,在《山河故人》中,我展开了一个很长的时间线,来表达我对情感、对爱的理解。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会给影片设置三段式的形式?最后一段关于未来的想象又是基于怎样的现实基础而展开?

  贾樟柯:我最初写剧本的时候,并没有想把故事延展到未来。但是写着写着,我总会想,电影中那个孩子的将来会怎样。

  我觉得,他是一个被父母的选择所决定的人。他母亲,一生中面临了两次选择,一次是结婚,她很理智地选择了拥有财富的人。另一次选择是离婚,她选择让孩子的父亲来抚养孩子,因为父亲在那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风投家,积累了很多财富,她的理由是,财富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未来,但其实对她而言,这是一种牺牲式的选择。

  电影中的孩子很被动,他就这样被父母的选择决定了以后的命运。所以当我写完当代部分之后,我觉得应该继续往下写,写到未来,看看这个孩子以后会怎样。某种程度上,我们对于未来可以有大胆的设想,而不是仅仅基于现实存在所提供的依据。

  我并不把《山河故人》看做三段体的电影,我更喜欢把它说成是人生的三个阶段,里面有两代人在叙述焦点上的交替。

  我觉得,把情感和时光放在一起,是一件挺美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山河故人》,你是不是还想传递一些社会意义层面的思考?

  贾樟柯:在目前中国的情况和体制之下,虽然有些人拥有很多财富,但其实大家的命运都挺像的。我记得之前我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我不太喜欢别人把我所拍摄的对象形容为底层人,我更希望他们被称为是非权力拥有者,而这个非权力拥有者涉及面非常广,人群非常大。不是说你拥有了财富就拥有了权力,今天你是一个老板,非常有钱,但明天可能随时就完蛋了,在权力之外,大家的生存境遇其实都挺像的。

  前一阵,天津的爆炸事件,我上网,看一个网友说得特别好,他说,买万科房子的那些白领和中产阶级,在这之前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觉得自己这一生会和访民构成联系,然而房子一炸,他们瞬间就变成了访民。其实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这种感觉就是《山河故人》想表达的。

  “我觉得要忠实于自己

  对于当下中国的感受”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影评人,尤其是西方影评人,对于你的电影,他们都发出过类似“透过贾樟柯的电影,读懂中国”的评论,你怎么看待这些评论?

  贾樟柯:我没有任何责任去讲述一个国家的命运。

  法国影评人让-米歇尔·傅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说,中国有贾樟柯这样一个叙述者,让我们能够理解这个国家在发生什么。但对我来说,在创作的时候,不会把初衷和主旨拔高到“讲述国家命运”这么宏大的命题上。你很难用一部影片来对一个国家做一个完整的描述,事实上,这也不是一个艺术家需要去做的事情。中国变化这么快,在这飞速的变化中,社会中每个个体所遭受的情感和生存危机,是我一直感兴趣的,也是我愿意去记录和表达的。

相关新闻